新闻中心

为更好的适应学校航空内涵建设的需要,正确定位机场道面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实事求是地规划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前景,充分在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研究快速发展。结合国家航空机场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特制定本研究中心三年发展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航空特色建设提出的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机场道面与岩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心,以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与省内外相关高校和机场建设与管理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全面促进研究中心相关工作推进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深化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在我们与日照机场、菏泽机场签订相关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交流,制定深化教学科研合作的新领域。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壮大研究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与科研队伍建设。广泛联络,探讨和国内一流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建设单位的合作途径,建设更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基地与平台,扩大中心的专业知名度。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中心只有坚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多策并举,才能为发展留足后劲,所以必须进一步招贤纳士,重点引进有机场工程以及道路工程建设专业背景的等短板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人文关怀增强中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寻求技术上的新突破,努力提升中心的研究水平,全面提升研究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3、明确研究方向:在机场道面与道床科学研究领域,率先将道面铺装研究和地基岩土条件作为系统整体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及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填补该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为机场的道面设计与施工提供更精细化的技术支持,确保机场道面的正常使用,形成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与研究深度,扩大我校在机场建设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区域各种岩土条件下的机场道面与道床的设计、施工、监测与养护管理。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机场道面的理论分析及设计:探讨基于面层弹性模量、基层弹性模量、摩擦系数等与道面板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得到各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在承受动力荷载与环境影响下,计算道面的临界应力、应变、挠度,应用不同设计准则进行比较,初步确定道面及材料等级;在满足经济和便于施工条件下,分析道面与道床接受上部面层垂直荷载与水平摩擦力荷载的应力与应变的规律。

2、室内试验研究:按缩尺模型建立道面与道床的试验试件,在试验构件中埋设应力传感器,通过伺服压力机模拟飞机降落的动力荷载,并经多次试验,分析道道面应力重分布及裂缝开展情况。

3、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室内试验构件参数和荷载,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多次循环加载,分析道面板疲劳应力道床应力,进一步优化道面的设计参数。

4、现场试验研究:联系机场建设工地开展现场试验研究,解决工程设计、数值计算、维修养护等技术问题。

5、技术工作路线:基于机场道面与道床地基相互作用与荷载的传递规律的研究,结合飞机荷载特点,将道面、底基层和道床地基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研究,一方面要研究道面结构与道床岩土层复合体协同变形的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道床地基复杂土层渗透固结与流变对道面结构强度与变形的影响规律,科学预测机场道面完工后使用年限内不同时段的工后沉降变形等技术参数。

四、方案措施

1、制度保障措施

按照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原则,各负其职,保证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和任务落实。中心成员主要由主任、副主任、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并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建立流动机制,对有潜力并在近期可以取得重要成果的人员,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支持其工作。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尽快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中心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到中心进行学术报告,定期派出中心人员参加学术活动。

2、人才队伍保障措施

未来三年拟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5-8人,其中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3人,不断壮大中心人才队伍,提高科研实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另外,将中心建设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和人才引进结合起来,鼓励正在完成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或相当水平的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来中心工作。每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引进或吸纳博士1名进入中心工作。

3、科研试验保障措施

中心配有专门的综合研究办公室,同时配有一个建筑学图书阅览室,以及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数字媒体实验室、绿色BIM培训机房等,仪器设备资产总额758万元,中心办公、实验用房面积2180平米。